新闻动态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07-31 12:48:02 浏览: 次
韩江上游,从三河坝往下30多公里处,水域特别开阔,两岸群山环抱,沿江地势平坦,这里便是高陂古镇。据考古研究,大埔境内早在商周时期便有陶器,宋末已有成规模的瓷器生产,从元初到明清,逐步发展为中国六大陶瓷产区之一。有大量史料可以证实,大埔生产的日用、工艺陶瓷,曾经通过韩江从汕头港,流向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市场。因大埔瓷具有“白如玉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声如磬”的特质,其瓷器生产、贸易的集散商埠高陂镇,便拥有了“白玉城”的美誉。
走进高陂的陶艺产业园区,伸手可以触摸大埔陶瓷业的历史,更可感受到新时代的创新创业热潮。园区里,每家企业都会设置各有创意的产品展示大厅,从日常使用的盘、碗、杯、碟、壶等中西餐具、茶具,到造型别致、色彩亮丽的花瓶、瓷坛、挂盘、笔筒、鱼缸等工艺陈设瓷、仿古瓷,再到园林瓷、雕塑瓷以及家装建筑陶瓷,应有尽有,琳琅满目。有些展厅还通过迭代变化,展示产品推陈出新过程。有些企业在展厅设置了沉浸式陶瓷制作体验场景,激发人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取对陶瓷工艺的感受、认知。
初识伟亮,是在他那疏落有致的用木工艺品布置的亮鑫源瓷器展厅。圆形的脸庞上戴着一副黑框圆形眼镜,额际头顶修理得如他的脸一样光亮圆润。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一个陈列品,左手轻轻托起一个硕大的瓷碗。这碗洁白锃亮,碗沿绘着盛开的牡丹花和起舞的蝴蝶,栩栩如生的画面把瓷碗衬托得鲜活起来。据悉,“海碗”直径42厘米、高22厘米、厚度2毫米,重量仅1.6公斤,可装水15公斤。展厅里,有用作艺术陈设的薄胎瓷系列,还有专供出口的青花镶金属瓷坛、花瓶。工艺上又分釉上釉下青花、青瓷、平彩、漆彩、粉彩、色釉等等。瓷表的图案,不论是山水、人物、花草,还是飞禽走兽,都显得笔触细腻,集观赏性、装饰性于一体。至于民族饰纹、客家风情、欧美时尚等定制瓷器产品,就更令人目不暇接了。
谈起创业经历,“70后”的伟亮不讳言自己“学非所用”。他在暨南大学“医学”专班毕业后,曾从事药品贸易,后来觉得自己更有兴趣做具体而实在的实业,便在舅父的牵引下,2002年开始在深圳龙岗创办漆彩陶瓷厂,走上了陶瓷实业之路。2006年,他把工厂搬回大埔,依托家乡的瓷土资源和传统技术,不断在彩瓷工艺上寻求突破。
他用学医形成的近乎苛刻的专注和钻研精神,与陶瓷研究机构合作,组织粉彩陶瓷关键技术攻关,获得多项专利,其复合新材料工艺瓷获评高新技术产品。制瓷之事,必作于细。他说,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不在于产品被市场认同,而是在大埔瓷区不断有新人涌现,形成创业梯队,传承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。
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,在大埔县从事新闻工作,我曾不计其数地深入到瓷区一线采访。高陂镇聚集了国营、乡镇集体和私营陶瓷企业,还有省级陶瓷研究所,拥有规模生产、科技研究和贸易的多重优势,成为大埔“陶瓷之乡”的“龙头”。光德镇的漳溪、澄坑、富岭等片区以生产青花类仿古瓷、工艺瓷见长。桃源、平原的日用、工艺瓷也不甘示弱,更有湖寮、洲瑞、三河、银江、等区域,也在陶瓷出口贸易的带动下,新瓷厂不断涌现、老瓷厂焕发生机。那个时期,春秋两季的“广交会”,用订单把遍布在山间的大小瓷厂,与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系在一起。
大埔崇山峻岭间,拥有瓷石、高岭土、黏土、长石、石英等多种瓷土资源,不但储量极为丰富,而且杂质少,耐热度、坚硬度很高,具有生产釉下青花瓷等高档瓷器的特质。大埔被誉为“中国青花瓷之乡”,与其优质瓷土资源不无关系。然而,在相当长一段时期,大埔制瓷技术还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。有些山间作坊靠水碓舂细瓷土,然后用人工对瓷土进行搅拌、过滤、沉淀、脱水、陈腐,形成坯料后用手工拉坯、修坯成型,经过施釉装饰后入窑烧成。进入上世纪80年代,大埔大举推进原料加工机械化进程,用机碓、破碎机、粉碎机、球磨、除铁器、真空练泥机等专业机械,减轻了手工劳动强度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道家五行生克理念中,火生土、土生金。还略含水分的瓷坯和釉料,进入窑体后,如何经过高温的“炼狱”,排出所有水分,两者熔融为一体,成为坚硬如铁、光洁如玉的瓷器,一直是陶瓷工匠们探索的核心课题。大埔制瓷历史传统中,大都是龙窑烧制。龙窑是沿倾斜山坡、从低往高砌筑而成,由窑头买球官方网站、窑室、窑床、窑门、窑顶以及窑窗投料孔、排烟孔等组成,长度在20米至45米之间。其燃料多为柴片、松毛枝、鲁萁和山草等。每次龙窑开烧前,窑主都要祭拜“窑伯公”,祈求多出正品。窑火点着后,为使火力贯通而均匀,窑工们要凭借经验,不分昼夜从窑窗观看火膛火焰颜色来判断窑内温度,“前面烤火,后背出水”,指挥燃料加减。熊熊窑火映着布满血丝的“火眼金睛”,窑工们仿佛能穿透厚重的匣钵窥见里面的瓷坯是否玻化成瓷。窑火要持续30多个小时方告转入保温状态。
翻看30年前的剪报本,我找到了当年采写的光德陶瓷生产新闻报道。当时,光德镇“个体”和“联户”瓷业发展迅猛,1988年,全镇拥有陶瓷龙窑552条。在瓷区采访,但见山都是光秃秃的。河溪山谷石碓声此起彼伏,小山岗上龙窑闪着亮堂的火光,浓烟弥漫。事物总会推陈出新。大埔瓷业一直秉承的是高温瓷,温度通常要达到1350度左右,才能保证瓷器应有的硬度和光洁度,但依靠柴火烧瓷,废品率居高不下。于是,瓷区人逐步探讨燃料的改进。先是用煤油、柴油与柴草混烧,虽可改进燃烧状态,但温度不稳定,出品质量控制依赖口传身教的经验,且易造成污染。到上世纪90年代,大埔开展窑炉改造,逐渐使用天然气的梭式窑、快速烧成梭式窑、电气混烧隧道窑取代柴草龙窑。烧制技术的突破性改进,极大提升了陶瓷生产效率,提高了成品率,也节约了燃料成本。
如同瓷土要经过高温锻造才能成为产品一样,瓷业随时随地经受市场冷暖阴晴的历练。大埔周边的一些区域,有着相近的瓷土资源和类似的传统,也曾在市场看好的时候一拥而上,形成很大的生产规模,但并不长久,近几年日渐式微,仅保留零星的小加工作坊。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,产业集约化,目前陶瓷生产主要集中在高陂镇产业园区和光德、桃源、洲瑞等生产聚集区。而大埔能够保留近200家生产企业,拥有逾万品种、行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地区的规模,与这方水土的人特有的警醒与执着是分不开的。他们清楚,与一些兴旺的瓷乡相比,大埔基础配套薄弱、内生动力不足、技术人才短缺、营销渠道单一、产业链条不全、协同机制欠佳等等。对现状的认知,决定了他们不攀比,避免了盲目开发,也学会了尊重市场规律,以敬畏之心在创新上苦练内功。现在,“高陂瓷”已形成了主次园区互动、研发与培训同步、服务与体系共建、创新与联盟结合的构造,被授予中国陶瓷出口基地,在常创常新中焕发生机。
走进裕丰陶瓷园区,会被映入眼帘的超大花瓶所震撼。洁白的瓷釉下面,用青花图案表现的国画山水令人如临其境,产生梦幻般的感觉。这家企业以专业生产釉下青花瓷和大型陈设艺术瓷为主,形成了综合性多种经营模式。其展厅地板玻璃下方,分布着该公司上世纪生产的大量花瓶、笔筒、鱼缸、古凳等废旧产品,有些还沾着泥土,这些展品与展厅里光亮鲜艳的产品形成巨大的反差。其主人裕彬告诉我,不能忘记公司走过的路,如果不在传承中求发展,就只能永远被埋在地底、踩在脚下。
深入瓷区采访,曾留下许多美好记忆。瓷乡的人都很纯朴、热情,也乐于分享在生产经营中的乐事。侨属文柬在海外亲属支持下,先后在高陂、光德兴办多家瓷厂,建起全县最长的50米龙窑,并靠出口订单牵带乡亲兴办瓷厂共同致富。洲瑞大坑水口的桓先连一个英语单词都念不出,全靠肢体语言和手势与前来考察的欧洲客户沟通,让“鬼佬”相见恨晚,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。
那是1988年的一个秋日,午后的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田上,在被稻田围着的桃源镇,我见到了原镇属瓷厂退休的杜光老厂长,他带我参观其退休后办起的家庭瓷厂。尚未完工的楼房走廊、楼梯放着白坯和半成品,客厅摆着3个大小不同的电窑。他得意地从电窑拿出新产品:金黄的龙身、刚劲的五爪、圆润的龙珠,龙须与龙尾颇有动感,再加上炯炯有神的双眼,一条仿佛要腾空而起的龙展示在眼前,这是其农历龙年推出的“88金龙”。从这年开始,他家生产的10多种用电窑烧制的粉彩工艺瓷行销海外。
算起来,杜光的儿子优宴是在他们钟家八代制瓷传承中没烧过龙窑的。他在瓷厂结束学徒生涯后,与父亲一起组织团队,从改进烧窑方式入手狠下苦功,技术攻关不断取得进展。此后又成立陶瓷公共技术研发平台,在研发实验、检测、创意和加工设备配套等方面连连突破。目前优宴的吉玉公司已拥有一条新型80米电气混烧节能隧道窑和不同规格的气窑、电窑,及滚压、练泥等多种专用器械,生产规模不断攀升,逾千品种日用瓷远销欧美、东南亚各国。并已形成设计研发、原料供应、陶瓷生产、配件供应、物流运输、线上线下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平台。去年,吉玉公司在“新三板”挂牌上市。
子承父业,是大埔瓷区通行的传承模式。优宴的儿子大学期间应征服役,复员后成长为公司总经理。多年商海历练,优宴明白,家族式管理有种种弊端。于是,公司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,改善股权结构,组建专业团队,成立新公司运营陶瓷智慧园,以期在技艺创新、规模生产、新材料和智慧生产方面实现大跨越。
由骑楼式商铺构成的几条高陂老街仍在,只是多了些斑驳的旧痕,小门店散发出客家美食的香气,烟火味十足。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成群穿行在摆卖各种书籍、玩具的小店间,把寂静的老街衬托得生机盎然。繁华嘈杂的去处当属白玉街、河唇街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瓷区人进城兴建起来的“前店后厂”式的街区了,这里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汇聚,一派兴旺景象。
正在实施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中国在建的特大型水利工程,水库蓄水容量将达4亿立方米。修成之日,高陂两岸及韩江上游,高陂老码头连同一些村庄房屋将沉入水底。届时,这一带将现“高峡出平湖”的壮丽风光。白玉城高陂,也将在壮阔的山水景致中,永不沉没,闪亮如玉,璀璨夺目。
瓷器是一种器具,也是中国传统工业生产的文化符号。据说,曾经相当一段时间,高陂与景德镇一样享有盛名,海外通信只写“中国高陂”再加上高陂的具体地址即可,可见“高陂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。高陂注定是与世界息息相通的地方。瓷区不再烧柴,山野间的林木慢慢茂盛起来。尽管发展的步伐慢了些,但丰富的瓷土资源仍在,工匠们的创新追求和精神没变,“南国瓷都”高陂,会用其白玉般皎洁的语言、磬乐般悠远的声音,在韩江河畔,继续讲述火与土的千年故事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4 买球平台·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湘ICP备202300076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