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09-13 01:39:51 浏览: 次
借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东风,山西朔州陶瓷业又一次迎来发展良机。
在这届博览会上,朔州与各界客商共达成目合作项目32个,总投资446.72亿元,贸易订单220份,交易额13.2亿元人民币。这份优异的成绩单,让朔州百亿级陶瓷产业链有了新动力,“中国北方日用瓷都”的招牌也更加响亮。
山西省朔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,该市现有全链条陶瓷制造企业108户,形成年产日用瓷38亿件、建筑瓷7200万平方米、卫浴瓷2万台、工业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,现有陶瓷产业工人5万人。
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暨2021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易会期间,朔州陶瓷产业29项科技创新成果同步发布。此次发布的科技创新成果中,新材料成果5种,分别为软质高岭土、陶瓷匣钵粉体改性材料、陶瓷窑具合成莫来石、陶瓷茶釉替代材料、可用于建陶产品的提纯粉煤灰。
其中,软质高岭土是一种能促进黑釉窑变的新材料,属于新型替代材料;可用于建陶产品的提纯粉煤灰是一种提高工作固废利用率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材料。
新产品成果方面,发布黑釉窑变艺术瓷、反应烧结超薄碳化硅窑具等15类重点新产品。
同时,怀仁尊屹陶瓷研发有限公司等22户名优企业、明鑫牌《怀青瓷》等21种名优产品以及19位陶瓷行业名人,入选朔州市“名企”“名品”“名人”名单。
作为朔州市唯一没有煤炭资源的县,应县瞄准“打造全国陶瓷生产基地”目标,抓住“东瓷西进、南瓷北上”产业转移机遇,加速本地陶瓷产业发展,力争2025年陶瓷产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。
应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廉伟介绍,围绕陶瓷产业,应县成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下设日用陶瓷工业园和建筑陶瓷工业园,同步设立陶瓷研究所、企业科技创新实验室、陶瓷实验室,为企业研发、中试提供基地,培养管理、技术、熟练工等方面的人才。
由于当地企业缺乏外贸、外语人才,陶瓷产品直接出口困难,多数通过中介环节间接出口,造成创税流失,企业利润缩水。
如何让陶瓷企业走出去?廉伟说,应县聚焦创新型技术人才、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、创新型企业家三个层次的人才,建立需求清单,制定精准引智和育才行动方案,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人才梯队,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家化、创新型的企业家队伍,一支年轻化、高学历、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,一批具有“工匠精神”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县将搭建人才信息库和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平台,深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,采用聘用式、邀请式、租用式、合作式等多种人才引进方式,采取靶向引才、“候鸟式”聘任、项目委托、联合攻关等柔性引才方式,补齐人才短板。
在此次交易会上,记者见到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外思,他是Sinopak厨房用品分销公司首席执行官。近年来,每年都从应县购买80到100个货柜的瓷器,价值3600万元至5000万元。阿外斯说,“在巴基斯坦,人们每天都用瓷器,尤其喜欢这里的瓷器——轻、美、便宜。”
应县博达瓷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出口大户。投产3年多来,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地区和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日本、韩国等。2020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,今年预计可达1.2亿元至1.3亿元。公司负责人侯立新介绍,业务量不断增加,更要跟随不断变化的市场,他正琢磨着企业的转型,目前正筹备新建一个电商基地,在传统外贸基础上实现网红直播、跨境电商等新型营销模式。
陶瓷业同样是朔州市怀仁市的传统产业,这里的陶瓷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,涵盖家庭日用瓷、包装瓷买球官方网站、艺术瓷等多个种类。怀仁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全市有陶瓷企业53家,产能达25亿件。
2020年,朔州陶瓷中欧中亚班列的开行,开辟了一条陶瓷外贸的新通道,为“朔州制造”进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提供了稳定渠道。
“中国日用瓷行业只有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、高端、绿色制造,加强产业链协同,才能走向未来。”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、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君奇这样建议。
近年来,朔州市重点打造专业技能人才队伍。2020年,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,当地“黑釉窑变技艺”传承人、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等扛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。同时,朔州正在加快建设省级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。
“朔州将推进‘十百千亿’工程行动计划,努力打造千亿级的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,百亿级的陶瓷、文旅康养等产业链。”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熊燕斌表示,希望以陶瓷为媒介,搭建朔州与世界互联相通、合作共赢的桥梁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4 买球平台·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湘ICP备2023000761号-1